您的位置:首页 > 检察专栏 >
全国首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破坏生态刑事案件,27人获刑!
www.mb.leshanpeace.gov.cn 】 【 2023-05-26 09:55:54 】 【 来源: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

 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小凉山之间,总面积30164公顷,有着以大熊猫、珙桐等为主的珍稀动植物,区内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、一级保护植物4种,是集物种与生态保护、水源涵养、科普宣传、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被誉为“野生动植物基因库”。

  

  可是,这片生态福地上却来了一批“不速之客”,他们不为感受壮美风光,而是偷偷潜入这里非法采矿。

  

  非法采矿,生态遭受破坏

  

  “你们为什么要从美姑县专程跑到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来盗采矿石?”面对检察官的质问,犯罪嫌疑人马海某某如实交代道:“很早以前我们就听说在大风顶可以挖到水晶矿,有人靠干这个发了财,只不过那会儿日子还过得去,觉得没必要冒这个风险。但是,这两年受到疫情影响,家里的经济实在恼火,所以才想着冒险试一试。”

  

  2021年1月,马卡某某一伙人摸清了“偷渡路线”、准备好开采工具后,便背上一些干粮和生活用品,翻山越岭溜进了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“雷口阿母”(地名)。为了提高挖掘效率、降低流动风险,他们一挖就是好几天,吃住都在矿洞周围,“弹尽粮绝”后才回家休息,过一阵子又来。就这样,先后有6伙人组团来这里盗采水晶矿1500余斤,价值约20万元。

  

  据了解,这些盗采者并不清楚挖水晶石的技巧和方法,遇到石头就凿开打碎看一看,凿不开的就用炸药,碎渣都往洞口堆。由于碎渣长期覆盖在泥土上,导致周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。同时,在爆破过程中,碎渣受到震动顺坡滚动而下,一定程度上又破坏了下方的生态植被。

  

  宽严相济,27人难逃刑罚

  

  2022年5月,正在盗采的18人被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巡山人员当场挡获,迅速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。因该案对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造成了破坏,被公安部列为部督案件。经公安机关侦查,35名嫌疑人悉数落网。同年11月,该批案件被移送至马边彝族自治县检察院审查起诉。

  

  “破坏自然地保护罪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》(十一)的新增罪名,目前相关判例较少,也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,定‘非法采矿罪’还是‘破坏自然地保护罪’,我们在检委会上进行了深入研讨”,承办检察官介绍到,“本案中非法采矿是行为人的直接目的和动机,该行为客观上造成了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严重损害的后果,属于《刑法》意义上的同一行为涉嫌两个以上犯罪构成,应当择一重罪定罪处罚。但此行为是否属于法条规定的‘开发’在认识上存在争议,经多次向上级机关汇报、听取多方意见后,我们认为宜以破坏自然地保护罪对行为人定罪处罚。”

  

  马边彝族自治县检察院在秉持“零容忍”态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的基础上,综合考虑行为人参与采挖的次数、时长、对环境的破坏程度、是否认罪认罚等情节以及疫情期间务工受影响等因素,最终对犯罪情节较轻的8人作出不起诉决定,以涉嫌“破坏自然保护地罪”对阿约某某等27人提起公诉。法院依法审理,判处2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至四年八个月不等,并处罚金1000元至20000元不等。

  

  检察建议,推动源头治理

  

  经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踏勘鉴定,盗采者共挖掘3个旧矿洞、19个新矿洞,遭受破坏的环境面积高达10773.11平方米,周围的土层已经完全灭失,植被生长条件被严重破坏,且这些矿洞在地震、降雨等作用下易诱发矿渣滑动甚至是矿洞坍塌,可能造成更多次生灾害。

  

  针对本案中发现相关部门存在巡山机制不建全、巡山职责不明确、巡山检查不到位等情况,检察机关向其发出检察建议,聚焦加强建章立制、强化教育管理、做好督促检查等方面督促整改,进一步压实工作人员的职责、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,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护。

  

  为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,马边彝族自治县检察院与大风顶保护区管理局会商制定工作方案,通过填洞、换土、补植等方式对毁损区域及时修复,防止因自然因素导致破坏程度进一步加深。同时,双方也将持续围绕生态环境、自然资源保护领域开展“以案释法”、普法宣传等活动,不断深化彝区群众法治意识,筑起“不敢为、不能为、不想为”的思想屏障。

 


编辑:张晓雨
马边长安网版权所有